6月3日至5日,2025中外青年运河文明交流对话活动在我校扬子津校区开幕。我校校长刘巧泉,扬州市副市长、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执行副主席刘流,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研究员朱静芳,巴基斯坦文学院院长纳吉巴·阿里夫,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天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本地化项目主任王东等出席活动并致辞。
刘巧泉向海内外嘉宾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尤其是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工作成绩。刘巧泉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对话与共生。今天的青年一代,既是我们信息时代的数字原住民,更是文明传承的创新实践者。希望大家以谦逊之心倾听不同文明的声音,以创造性思维寻找共同价值,在展示中增进理解,在协作中破解难题,共同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让东方智慧与世界文明在此交相辉映。
刘流指出,世界运河的发展启示大家,以交流超越隔阂、以互信代替冲突,人类文明才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希望运河城市的青年们携手共进,促进民心相通,加强文明交流,共享运河发展的无限未来。
2025中外青年运河文明交流对话是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的子活动之一,活动设置了“文明互鉴视域下运河文化传播”“运河文化国际交流的青年力量”两场圆桌会议。与会中外学者以运河为纽带,通过历史溯源、案例分享、跨界对话等形式,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新路径,共谋青年在跨文明对话中的创新担当。
此次活动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主办,世界运河城市CanalWalk行动组委会承办,扬州大学协办。来自泰国、智利、肯尼亚等10余国嘉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学者,以及政府和国际组织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期间,刘巧泉会见了来校参加活动的巴基斯坦、肯尼亚、马达加斯加等国高校代表。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对话会为契机,积极拓展与巴基斯坦及非洲高校的校际合作关系,邀请非洲高校加入筹备中的“江苏-非洲高水平大学联盟”,探索教育资源共享途径,发挥多边合作平台辐射效应;持续深化科研合作,依托粮食与食品安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优势特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创新动能;大力推动人才培养,依托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涉外培训合作交流点等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作物科学、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水文测报等现代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优秀青年提供汉语进修、专业学习、博士后研究等机会。
巴基斯坦文学院、巴基斯坦政府学院大学、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肯尼亚山大学、肯尼亚农业大学等高校代表高度评价我校国际化办学成果,并希望与我校在多个领域开展人才培养、联合科研、平台共建等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效。




